人员查询 | 进入总站 | 加入收藏 |
法制云南频道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   主编信箱:2298696279@qq.com    热线:010-86200004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法制共建 >

莫让微信工作群成为“精致留痕”的工具

2020-09-04 17:32 | 来源:云南楚雄网 |编辑:楚雄编辑| 点击量:

下基层走访调研走马观花,进村入户不是忙着和村民促膝谈心,而是忙着和村民留影……在一些地方,我们的部分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的时候,常常把不少的精力用在各种“微信工作群”,使此种“留痕”成为时下现实中的常态,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干不干没关系,关键是要把照片发出去……”不光看笔迹,也要看足迹。怎么看呢?口说无凭,上传工作现场照片,发送实时定位。就拿扶贫干部来说,一大早起来,先要处理微信群里的各种“加急件”,被@的,全得@回去;边回复,边进村,说是走访,到百姓家不是先聊家常、问寒暖,而是先找手机信号、先拍照。挨家挨户拍完,一个群接着一个群发完,抬头一看,差不多日落西山了。看似忙忙碌碌,却没有多少时间花在干实事上。如此一来,基层少了许多干事的“泥腿子”,却多了不少装模作样的“摄影师”、“采风者”。

本该“一身土、两脚泥”的基层干部,为何被手机缚住了手脚?说到底,还是一些部门考核务虚不务实。有的上级单位把微信群、政务APP当成了开展工作的捷径,需要什么材料,就让基层干部一股脑儿报上来;进行相关考核,扶贫日志、打卡记录统统翻出来……这些所谓的“痕迹”,往往图文并茂、一应俱全,哪还用去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了解情况、访贫问苦。一些部门用“工作留痕”代替监督,当起了“甩手掌柜”,可“千条线”压到基层,本来就繁忙的基层干部,更是“压力山大”,工作中难免出现蜻蜓点水、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以“形式主义留痕”应付“形式主义考核”的不良风气。

“精致留痕”的微信群,成了基层干部的包袱和负担,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群众。因此,笔者认为:党政机关要清理、统一、整合各种微信群,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考核平台,形成一个平台管总、多个部门参与、各自考核的办法,既可以减轻基层干部的“微信负担”,又能利用这种新兴技术和传媒手段,促进基层干部勤奋工作。

党员干部平时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应该放下手中的手机“走出”微信群,迈开双腿“走进”人群,到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那里,到最偏远最不通车的村组去,俯下身子听民声、干实事。只有这样,才能用实干和汗水,浇灌出群众的获得感和干部的满意度。(本网评论员 朱莹

(责任编辑:鲁莎)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工作样证 | 制度规范 | 法规政策 | 人员查询 |
热线:18087801618 投稿邮箱:229869627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200004
京ICP备20230403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37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888 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14416号
网站建设:华夏法(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华 夏 法 治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copy; 2023-2028 HXFZW.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