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 进入总站 | 加入收藏 |
法制云南频道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   主编信箱:2298696279@qq.com    热线:010-86200004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金融保险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美丽蜕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碗厂村实践探索

2019-12-25 22:58 |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点击量:

曾经“地无三尺平、人无三文钱、户无隔夜粮”的牟定县戌街乡碗厂村委会,奋力攻坚十多年,发扬“壮志碗厂、永不言弃,团结协作、干事担当”的精神,村党总支带领全村人民积极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机制,朝着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生活富裕大变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1681元增加到2018年的8000多元。

创新机制---带领农民乡村振兴

牟定县戌街乡碗厂村委会地处边远贫困山区,距县城42公里,村域国土面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3364.60亩,人均耕地1.30亩。海拔1734.00米。辖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6户,总人口2493人。村党总支1个,下设10个党支部,有党员96人。长期以来,按行政村设置党组织,对加强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发展农村生产力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已难以完全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步显现。因此,该村推行了“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五位一体机制。

建机制。制订《合作社(协会)章程》、《入会申请表》、《协会会员基本情况档案卡》等系列协会材料样本,制订了详细的《农村专业协会成立工作流程》,既便于操作,又规范了组建程序。

促规范。合理设置协会机构。根据协会发展的实际,统一设置了合作社(协会)会员大会、理事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机构,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统一为协会建立了各项议事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协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

设总支。依据产业规模,设置党组织。随着蔬菜协会的逐步发展壮大,特色蔬菜不仅成为碗厂村委会的主导产业,更是该村近几年全力打造的特色富民产业。村党总支考虑到合作社(协会)发展的实际,认为如今合作社(协会)队伍庞大,覆盖较广,仅仅依靠协会班子的力量,很难保证产业良性发展。2010年底,蔬菜协会依据组织程序组建了蔬菜协会,隶属于村党总支直接领导。同时,围绕产业技术服务、产品质量监督、流通信息反馈等工作,对党员设岗定责,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强规章。立足产业发展,完善规章制度。产业党支部是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它既要有与行政村党支部的共性特征,也要有它自己的个性特点。为了确保协会党支部党建工作的良性开展,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协会中的积极作用,合作社(协会)党总支成立后,村党总支积助协调产业协会党总支和党员的关系,及时把自愿加入协会的党员关系转入协会党总支,规范了党员队伍,采取“交叉任职”的办法,选举协会会长兼任党总支书记。为了抓好协会党组织成员的党务知识培训和“三向培养”工作,确定村党总支书记为负责指导协会各项党建工作。实施“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机制以来,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三项原则”、“七条职责”和“四种制度”等规章制度,各项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奠定了制度保证。

求实效。在组织、发展产业协会上,不拘形式,因地制宜,因产业而宜,主要采取了三种运作转型。一是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走“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之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合作社(协会)为会员和群众提供系列化服务,在村党组织的领导和引导下,统一为会员提方便,最大程度地维护会员的经济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发挥科技干部的技术优势,走“科技人才+协会”之路。例如,养猪协会,由畜牧局技术干部深入协会,统一技术指导,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环节的科技含量。三是结合县直部门挂钩扶贫,创建“部门+协会”转型。例如,种植水果蔬菜协会由县农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帮助会员联系销路,解决果蔬销售难问题。

优服务。合作社(协会)成立后,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一是抓宣传。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宣传协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农户加入协会的积极性。二是抓队伍。加强队伍管理,积极发展会员,对每个会员的生产、经营管理、特长建档立卡,实行户籍管理。三是抓服务。加强信息引导,为会员提供良种物资、技术信息和资金信贷等服务,切实解决会员产销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抓维权。出面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五抓设施和阵地建设。把协会生产基地建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功能齐全,为协会发展打造广阔的平台。如种养殖业协会,培育“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科研”于一体的产业化转型,实行“六统一管理”,实现“小农户、大规模、小公司、大群体”的经营格局。

筑设施。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上,2012年合作社(协会)争取资金300万元,建成了猛岗河泵站,其中建配套输水管道5000米,建配套蓄水池6个,蓄水量1000方,解决了种养殖业基地2000亩旱地灌溉难题,实现种植排灌现代化;建设高压电线2000米;建设公路2100米;整理沙坡土地800亩,实行连片规范化果蔬种植;实施果蔬产品高科技远程灌溉电脑操控,实现了种植排灌现代化;投资30万元,建成了覆盖全示范片区的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

建产业。2008年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建成种植蔬菜基地400亩、建成年出栏仔猪1000头的牟定海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协会)。两年后,又成立了海源合作社党总支,大力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机制,将经营活动从种植业扩展到特色作物莱菔子油深加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目前,全村有4000亩土地,其中土地流转协会规模发展经济林果和高原特色蔬菜产业2500亩。

双获利。为发展现代化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合作社(协会)首先抓土地流转:协会与农户签订了10年期1000亩土地流转合同,发展水果蔬菜产业。农民每年从土地流转中收入44万元。推行农户土地入股分红。优先安排本村农民在基地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其次,抓招商引资:2010年引进元谋县种植蔬菜老板投资100多万元,发展三叶瓜200亩,产量140万公斤,经济收入210万元。发展洋葱100亩,产量30万公斤,经济收入135万元。平均每季蔬菜经济收入345万元。2012年,引进浙江客商孙丽娥、孙礼言加入了协会,种植红心猕猴桃400亩,注册成立牟定县大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红心猕猴桃产量高,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基地已形成了现代管理和高科技提升的“厂房、网络、智能、信息、生产、包装、销售、服务、就业”现代化专业协会,实现了现代农业、现代服务、现代生态、现代观光、现代休闲、现代旅游“六位一体”新型协会转型。再次抓示范:发展协会,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必须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从2008年至2019年协会共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户796户,示范带动当地农民规模化种植猕猴桃、云南红梨、金丝小枣等优质水果和西葫芦、春番茄、甜脆包谷等特色蔬菜,石斛、辣木、迷迭香等时尚中药材2500亩,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党员致富先锋达到14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协会会员达到18户,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带动农民乡村振兴

规模开发,推动产业化。抓产业化,必须首先抓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当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的基础和前提是必须突出本地特色和相当规模的主导产业。碗厂村委党总支果蔬基地“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的经验是: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在“ 山” 字上找出路,在“ 土” 字上做文章,量力而行,小中生大,步步聚财,步步开发,坚持不懈地治理“荒坡地” ,按照“ 荒山上栽果树、荒坡地种蔬菜” 的思路,坚持工程、生物、耕作措施一起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都兼顾,荒坡地梯次治理,田林路配套建设,对荒山、荒坡的治理是缓坡推梯田种植、陡坡整条带栽树,统一规模,连片开发。逐步形成了以莱菔子油深加工为基础、林果为主导、蔬菜为支柱的产业化开发格局。

拓展市场,牵动产业化。市场是生产的“ 晴雨表” 。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碗厂村委村党总支实施“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果蔬协会推进产业化的核心就是内联农户、外联市场,朝着“ 精品农业” 方向发展。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突出“ 小而精” 、“ 多而专” ,避免“ 小而散” 、“ 多而盲” 现象。产前抓信息搜集。协会订阅了各种市场、科技、信息报,了解市场,掌握信息,学习技术,产后抓流通疏导。深入农贸市场了解价格行情,上门找客户反馈产品质量,超前做好产品宣传,找到市场销路,实行产销有机结台。面向市场,调整结构,按照“ 品种多样化、果蔬品精细化,销售外向化” 的要求,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新优质品种。成批与客商签订合同,产多少要多少全部包销。

依靠科技,驱动产业化。没有创新将永远受制于人。没有高科技含量的主导产业.就难以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和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必须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使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在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更高层次上。在碗厂村党总支果蔬协会的果园让我们看到:果园里的果树既矮又密,修剪成型好,行与行、株与株问排列整齐、标准统一。果树管理实行了“ 一施、一套、三疏、三喷” 技术。“ 一施” 就是重施有机肥,增强果树营养,结果多,好储存,不易腐烂。“ 一套” 就是果子套袋,可以增重、增糖、增色、增收,每个果子可增重100克,含糖量可提高l ~2度,无斑点、无污染,颜色鲜艳,套袋比不套袋的销售价格每公斤可提高1.5元。“ 三疏” 就是疏枝、疏花、疏果,每个果节先留一个正果、一个附果,正果座稳,就把附果去掉,平均一个果枝留5个果,使树形达到光照好、品质好、株密枝不密的效果,解决了密植丰产不优质的难题。“ 三喷” 就是喷微肥,保证果实营养;喷色素,使果色鲜艳;喷拉长素,把果形拉长。果园效益由数量型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型,梨不套袋时,每公斤卖1.5元,套袋后每公斤卖到3.0元。西葫芦、春番茄、甜脆包谷等特色蔬菜种植引进了外地品种,品质优、产量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 一品为主,多品开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的产业经营格局。

建立基地,带动产业化。关键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碗厂村党总支果蔬协会的经验是:坚持围绕拳头产品建基地,面向市场需求建基地,突出山区优势建基地。连片规模开发建基地。先后建立了猕猴桃、云南红梨、金丝小枣优质水果、西葫芦、春番茄、甜脆包谷特色蔬菜,石斛、辣木、迷迭香时尚中药材七大产品生产基地,面积2500亩,七大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是稳定面积。更换品种,主攻单产,增加总量。果园生产基地主要是发展名、优、特“ 精品水果” ,通过引进品种,套袋技术,提高商品率,增加商品量。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调整品种结构。中药材生产,种植效益相对稳定。

干事担当---带富农民乡村振兴

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机制,关键要选对扛起干事硬担当的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离不开一支善谋全局、能打硬仗、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在推进碗厂村“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村党总支既当“指挥所”更做“先锋队”,不仅统筹谋划更是干在一线,引领碗厂村朝着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砥砺奋进。

“一支队伍就要拧成一股绳子”。党总支把推进“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视作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合作社(协会)中的党员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紧密协作、相互配合,切实做到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力”、感情上“同德”、行动上“同行”。

“一名党员就要树立一面旗帜”。村党总支注重发挥合作社(协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冲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做到有难党员先“闯”、有苦党员先“吃”、有利群众先“享”,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大家干。

“一个总支就要建成一座堡垒”。村党总支树立把组织建在发展一线的工作导向,加强对业合作社(协会)新兴农业主体的思想引领、政策引导,积极构建“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的组织体系,将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经营户充实到组织队伍中来,推动党建工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专业协会有利于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推进组织振兴。党章明确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坚持党在农村领导 地位的内在要求。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看,一些村庄发展滞后、问题和矛盾较多,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队伍能力不足、作风不实,基层基础不牢固有很大关系。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和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对农村各项工作的统领,才能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三农”发展。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基础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愿意为村民服务的优秀人才选进班子,引导他们当好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 “领头雁”、“贴心人”。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用好述职考核评议这个抓手,引导农村党员切实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对各类农村组织的政治领导,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各类组织的共同意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 协同推进、取得实效。碗厂村委会是农业村,结合村组多、居住散、发展现代农业困难的实际,经过村“两委”班子充分调研、科学论证、集体决策,实施了“支部+协会+产业+农户+土地”的富民工程,着力推进农村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引导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大发展,使农民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

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专业协会有利于山区综合开发,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山区最大的资源优势是荒山荒坡地多,开发潜力大。如果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荒山、荒坡地、荒滩、荒沟得以开发利用,实行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就可很快形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增长点。像碗厂村党总支果蔬协会走开发——壮大——再开发——再壮大的路子,不仅使个人积累投向了资源开发,而且促进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进而形成了鲜明的支柱产业。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必须采取国家、集体、个人“ 三管齐下” ,以优惠的政策,积极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开发闲置的“ 四荒” ,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低价买断,也可以微费长期租赁,谁治理,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需要转让者,经发包方同意,可实行有偿转让。对于资源质量低、开发成本大、效益周期长的,可以长期无偿开发。

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专业协会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农业的建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常常表现为能动性,在淘汰、优化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合作社(协会)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转变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相对集中的适应规模经营,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像碗厂村党总支果蔬协会由单一的蔬菜生产发展到猕猴桃、云南红梨、金丝小枣优质水果、西葫芦、春番茄、甜脆包谷特色蔬菜,石斛、辣木、迷迭香时尚中药材七业并举,由数量农业转变为质量农业、效益农业,从而把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尤其是随着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把周围许多农民的生产也引导到一项或几项产业经营上,起到了典型带动、整体辐射的作用,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推动了产业化发展。

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专业协会有利于解决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发展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有规模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在目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们既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的分散经营形式,又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经营,既不能把多数人的承包土地转移到少数人手里经营,又要使经营大户拥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发展产业化。碗厂村党总支果蔬协会的实践证明,发展果蔬专业协会,实现了分散的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在协会的牵引下,形成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的产业链。这样既可以提高社会化组织程度,又可以形成规模经营的阵容,进而通过市场、信息、技术和服务,把分散的农户连结为一个经营整体。也可以通过股份制、合作经营制等形式,吸收周围农户加入协会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形成与协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扩大经营活动的组织性、有序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益。

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专业协会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矛盾,提高了农业市场化程度。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市场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民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要直接面对市场,有许多农民缺少市场知识。对市场又缺乏预见性,加之应变能力差,经营规模小,生产链条短,农产品流通不畅,很难跻身市场、适应市场。产业协会则在农产与市场之间驾起了“ 桥梁” ,把分散的农产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衔接了起来,不但能将千家万户带入市场,使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形成主导产业,还能保障农民生产有指导、销售有门路、价格有保护,避免不应有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化解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尽快形成民营经济带动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带动小康建设乡村振兴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专业协会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数量农业向质量、效益农业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技来武装农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某些生产经营项目和环节上,由于农产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了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尤其是偏远贫困的山区,生产规模小、广种薄收、小而全的生产模式极不利于科技的推广运用。而集约化了的民营经济在效益的驱动下,自觉地对各个生产环节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逐步形成了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方式,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更加迫切,并为推广运用科技创造了条件,使一些先进的、实用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及时得到推广。同时,也起到了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使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效益好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区域内尽快得到推广。

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专业协会有利于找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的新转型。 党组织融入群众自治组织中,取得领导的合法性和话语权,从而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创新是三个服务层次,又是统一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协会是主体,党委是保障,支部是关键,党员是先锋,农户是基层,产业是方向,土地是根本,围绕第一要务,形成强大发展合力,使得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的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组织活动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活力。

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农户+土地”专业协会有利于找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择业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必然要求管理服务的多样化。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开放式的、社会化的服务平台;意味着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发展的第一线;意味着从依靠行政命令转向依靠服务开展工作;意味着从完成上级任务转向满足群众需求。这是基层组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领导体制、组织设置的战略性变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工作样证 | 制度规范 | 法规政策 | 人员查询 |
热线:18087801618 投稿邮箱:229869627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200004
京ICP备20230403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888 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14416号
网站建设:华夏法(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华 夏 法 治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copy; 2023-2028 HXFZW.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